天水市总工会凝聚合力融入大局切实提升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水平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下辖五县两区,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全市职工人数33万,建档困难职工2.3万户。近年来,天水市总工会积极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努力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在全市形成了党政领导、工会运作、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帮扶工作机制,凝聚了力量,推动了工作,提高了水平。历年来,共筹措帮扶资金3820万元,救助困难职工11.5万人次,确保我市困难职工需求有人管、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
一、依靠推力,着力构建贴近职工的帮扶网络
各级工会紧紧依靠、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有效推进了工作进程。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3年7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配备科级专职主任1名,工作人员5名。县区帮扶中心共配备专职人员编制11个,兼职工作人员24名。37个基层帮扶站(点)有专兼职工作人员56名,市直企业确定了帮扶专职负责人或联络员86名,县区属企业和乡镇(街道)配备帮扶专职工作负责人或联络员107名,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工会帮扶三级网络。
二是落实配套资金。市、县区均把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配套问题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总工会与市政府联席会议均把专项资金配套作为固定议程,各级财政严格按照市联席会议纪要的要求,将困难职工帮扶专项配套资金纳入预算,2015年全市困难职工帮扶财政配套资金达到300万,“送温暖”财政配套资金达到60万,困难劳模慰问财政配套资金达到30万,为我市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和保障。
三是改善硬件设施。市总工会于2008年建成了90平方米的帮扶大厅,各县区总工会全部落实了20平方米以上的帮扶中心办公场所,陆续投入20万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电子显示屏、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基层帮扶站(点)均按照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的“六有”标准做到了规范化,基本实现了为困难职工提供申请-受理-审批-救助“一站式”便捷服务。
二、借助外力,着力整合服务职工的社会资源
我们多方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整合救助资源,全方位服务困难职工。
一是融合社会力量。经市总工会积极协调,2015年4月至9月,天水407医院出资60万元开展困难职工健康体检活动,为市直企业2000名困难职工进行了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市总工会号召有能力的先进劳模开展“荧光送暖”活动,共有67名各级劳模坚持这一献爱心活动,累计帮助了900多名各类贫困人员,发放救助款物达120多万元。市总帮扶中心工作人员深入浙江商会、江苏商会等民间组织和民营企业当中,积极宣传困难职工帮扶重要意义,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家个人回馈社会,参与到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活动中来。兰天集团、昊峰集团两家民营企业家劳模单位分别与市一中、市二中联办“兰天班”和“昊峰班”,每年各自出资50多万元,资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职工和农民工子女120名。
二是建立普惠试点。根据全总、省总推进会员普惠制工作的要求,市总工会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会员普惠制试点工作,帮扶中心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在已经挂牌的9家爱心医院、6个爱心超市、8家爱心药店选择四家先行试点普惠工作。通过细致考察,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较好社会信誉、地理位置合理的天水市407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天天乐有限公司菜篮子连锁超市、诚信达大药房确定为试点单位,与四家单位签订了委托协议,规定凡是职工会员在四家单位进行体检、治疗、购物、购药的,均给予5-的优惠。试点工作在四家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市73788名职工(含困难职工)享受到了四家试点[FS:PAGE]单位的优惠,优惠金额达到760多万元,真正把服务职工工作落到实处,体现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新作为。
三是发挥宣传作用。利用电视台、报纸、门户网站宣传帮扶政策,报道工作动态。市总编印政策汇编、帮扶指南、宣传彩页5万多份,下发到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手中,让职工群众熟悉政策、了解帮扶程序。
三、强化内力,着力打造规范透明的帮扶平台
各级帮扶组织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确保职工帮扶工作公开公正。
一是规范工作制度。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省总有关制度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各项制度,并指导县区、基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市、较为完善的帮扶工作制度体系。全总《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下发以后,我们及时向县区、基层进行了转发,并结合全总、省总的最新要求,对帮扶中心现行的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要求县区、基层依章运行,规范操作。
二是规范档案管理。为确保每一名特困职工都能得到及时救助、精准帮扶,按照住址清、困难清、成员清、收入清、单位清的原则,为全市23,958户困难职工家庭分层建立了电子和纸质档案,科学地实行了市、县区、基层三级工会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制度,使每一个特困职工均处在市总帮扶中心的管理范围内,随时了解,及时发现,及时救助。每年都对困难职工档案开展“拉网式”排查,2015年对企业内因病、因学、因灾及确实由于企业内经营不利导致职工收入微薄的943余户困难职工家庭纳入监控和帮扶范围,将已脱困、死亡的238户建档职工退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职业培训档案、职业介绍档案、信访接待档案、法律援助档案等,为精准帮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规范工作程序。在救助款物的发放过程中,始终坚持集体决策、基层上报、严格把关的原则。市总帮扶中心提出救助方案,在请示分管主席同意后,上报主席办公会议集体研究,无异议后付诸实施。各基层工会接到市总通知后,入户调查摸底,集体决策确定拟救助人员名单、公示7天无异议后上报。市总帮扶中心依据“依档救助、实名救助”的原则及救助标准把好审核关,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形成拟救助名单上报分管主席、主席研究决定后进行救助。
四是规范资金管理。天水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单独开设银行帐户,会计、出纳专人负责。帮扶资金帐目收支明确设立了三个收入科目,并结合帮扶工作的特色,设立了生活救助支出、医疗救助支出、助学救助支出、职业培训支出等支出科目。同时,为规范县区帮扶中心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两区五县帮扶中心也建立了帮扶中心二级科目,确保了帮扶专项救助资金收支清楚,账目规范。为维护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2008年开始,坚持市级专项救助以办理银行存款单的形式发放。2015年实现全部以银行卡形式发放,县区级专项救助也逐步实现银行存款单形式发放,从源头确保了救助资金的安全。
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工会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各项工作,为打赢城市困难职工脱困解困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天水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信访邮箱:tsszgh11@163.com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1045号
邮编:741000 陇ICP备16001531号-1